傷口以防水敷料包紮
蘋果日報
報導╱余孟芬
卡玫基颱風在花蓮、宜蘭地區累積豐沛雨量,西南氣流也使得中彰、雲嘉南和高屏地區多處造成淹水災情,書田診所皮膚科醫師蔡長祐表示,以往年經驗來看,颱風、大雨過後引發皮膚感染的患者會增加5成以上,且最常發生在手、腳和臉部。若要預防皮膚疾病,提醒颱風天出門的人,傷口要以防水敷料包紮,且最好穿高筒膠質雨鞋,避免鞋子滲水進去致黴菌感染。
蔡長祐醫師表示,颱風、大雨過後最常出現皮膚感染和傷口發炎問題,因為雨水裡藏匿著大量細菌和微生物,若和皮膚接觸時間過長,就會產生感染,平均颱風過後感染患者會增加5成。若四肢有傷口,碰到髒水而引起蜂窩性組織炎的機率相當高,沒有即時處理傷口,很可能需要截肢。颱風天出門要做好防範措施,傷口用防水敷料包紮,儘量不要讓身體接觸到雨水,減少傷口感染機率。
防香港腳
穿高統鞋防腳泡水
下雨天要避免穿易進水的布鞋或皮鞋,腳泡在潮濕環境裡,易導致黴菌滋生而感染,會加重香港腳病情。涼鞋或拖鞋也要少穿,鞋子沒有包覆性較易產生碰撞,不經意中撞出傷口,走在髒水裡容易感染。最好穿高統膠質雨鞋,先穿雙襪子,外層包覆塑膠袋,再穿上雨鞋,能避免雨水滲進鞋子裡,減少香港腳機率。
用藥水稀釋泡腳
若雙腳被淋濕或接觸到髒水,除了盡快用乾淨的水沖洗,可用藥皂、去青春痘洗面乳清洗,或將優碘和水以1比10的比例稀釋拿來泡腳,做簡單的消毒抑茵護理。不少人誤以為皮膚發炎是小毛病,忽略嚴重性,若是症狀輕微可以自已作簡單護理,但若發現情況未改善,甚至持續惡化,要儘快就醫。
防水敷料包傷口
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醫師石崇良表示,每當颱風侵台,每天總會碰到4、5位出門不小心受傷或罹患蜂窩性組織炎的患者,若四肢有傷口,要避免傷口沾染到帶有細菌的雨水,出門前以防水敷料包覆傷口,但要注意通風,不要包太緊,可避免蜂窩性組織炎發生。若傷口在末梢,外層可戴防水手套,或在鞋子外層再套個塑膠袋,避免敷料碰水而沾濕。
防毛囊炎
迅速換掉濕衣服
颱風或大雨過後,除了香港腳求診患者會激增,其他如毛囊炎、淋巴管炎等平常少見的皮膚感染,都會在颱風過後出現。淋濕後要儘快換上乾爽的衣服、褲子、襪子或擦乾,否則衣服淋濕會使毛孔被悶住,細菌感染就會發炎甚至化膿,演變成毛囊炎。
外出戴防水手套
下雨天在外頭行走,會有較長的時間接觸雨水,使皮膚皮脂膜被雨水沖洗掉,會造成手部紅、癢,甚至使皮膚龜裂,造成富貴手。蔡長祐醫師提醒,不要長時間碰雨水、積水,建議外出就戴上防水的手套,且洗完澡後塗抹一些護手霜來預防。
防感冒
速擦乾身體吹頭髮
若不小心被雨水弄濕身體,要小心到公司裡頭吹冷氣而感冒,書田診所家醫科醫師康宏銘表示,最好馬上把淋濕的頭髮拿乾毛巾擦乾,再以吹風機吹乾。濕衣服趕緊換掉,若沒有衣服可換,則在濕衣服外面穿一件外套,防止冰冷身體吹到冷氣而感冒。
喝鹽巴加熱開水
到公司後應趕緊設法讓身體暖和,恢復正常體溫,升溫的方法就是趕緊喝溫熱的開水,以不燙嘴為原則,熱茶或熱咖啡也可以。康宏銘醫師表示,在熱開水裡加一些鹽巴用來漱口和漱喉嚨,不用喝下,可以預防感冒發生。
防眼發炎
隱形眼鏡不要戴
下雨天戴隱形眼鏡的人,打在臉上的雨水易流進眼睛裡,水中的細菌就會附著在隱形眼鏡上,造成眼睛紅腫、乾癢而發炎,建議先把隱形眼鏡摘下,戴一般的眼鏡,或是在隱形眼鏡外面再加一副眼鏡來保護。
暫時先不要上妝
雨水容易打在臉上,也容易流進眼睛、嘴巴裡,若臉上有化妝,很容易被沖花,溶化的化妝品也容易隨著雨水流進眼睛和嘴裡,造成眼睛過敏、發炎,跑進嘴裡也可能會導致腸胃不適。最好保持臉上乾淨,先不要化妝,等到了公司再上妝。
醫師說
水泡別急著刺破
(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醫師 石崇良)
淹水過後易有蚊蟲滋生,被叮咬會出現紅腫、發癢、水泡,還可能造成皮膚潰爛。可先將水泡用酒精棉或優碘消毒周圍,再用乾淨紗布包覆,不要急著刺破。
在公司換穿拖鞋
(書田診所皮膚科醫師蔡長祐)
下雨天應避免穿合成皮、塑膠材質或包鞋,以免腳部悶住不透風,建議在公司放1雙涼鞋或拖鞋以備替換,讓腳保持乾燥,以免黴菌滋生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