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冬日養生特輯】
Re: 【冬日養生特輯】
《保健錦囊》 體質寒、腎陽虛 冬夜手腳冰睡不安穩
台灣新生報
【記者鄭綿綿/台北報導】
偏虛、寒性體質者,冬天常備受手腳冰冷問題困擾。中醫師李明哲表示,許多門診病人都會抱怨睡覺的時候手腳冰冷難以入睡。以中醫來看,外在寒氣會導致體內溫度下降、局部循環不良。以內在來說,體質弱的老人;中醫所說的腎陽虛,也會出現四肢冰冷、睡不好等問題,在冬天症狀也會加重。
中醫師李明哲表示,中醫認為,「寒性凝滯,寒主收引」;所以寒氣會導致體內溫度下降、血管收縮、局部循環不良、手腳冰冷、抽筋等問題,這是外在因素。內在來說,體質弱的老人即中醫所講的「腎陽虛」,會出現怕冷、大便軟散、腰膝無力疼痛、四肢冰冷、頭暈、嗜睡等問題,在冬天時症狀也會加重,因為外在的寒氣會引發內在寒氣的共鳴,導致怕冷手腳冰冷的現象比其他正常人嚴重。
李醫師表示,其次還有由於女性為陰柔之體,也常因為壓力關係,多有「肝氣鬱結」的體質;也就是氣不通順,血也會不通順,最後導致身體可能很燥熱,但是手腳卻很冰冷的特殊現象。此外,也有很多女性因為口乾舌燥就喝很多冰水想要止渴,但是卻忽略喝冰水會讓毛細孔收縮,熱反而出不來。建議這時候應該喝溫水讓毛細孔打開,可以散熱讓身體覺得舒服。
另外,幼童因為臟腑嬌嫩、形體氣血還未充實,所以體溫容易波動。在冬天也容易出現手腳冰冷現象,再者,現在的小朋友從小就會喝飲料,吃冰,也易讓體質變成「虛寒」現象,更加重手腳冰冷的問題。
中醫可以調理氣血、改善末梢循環改善手腳冰冷的現象。中醫師李明哲表示,治療此症,中醫臨床上常應用的調理藥方包括有當歸四逆湯、四逆散、附子理中湯、桂附地黃丸、以及玉屏風散。
李明哲醫師表示,對於手腳冰冷的患者,中醫常會開的處方包括:當歸四逆湯,此方適合手腳冰冷伴隨月經不順的婦女,常見月經不調、月經延後、月經量少、痛經、脈沉細弱等症候者。還有四逆散,適合手腳冰冷又常有壓力緊張失眠的肝鬱體質者,可見腸胃脹氣悶痛,消化不良,脈見弦緊等表現。
李醫師表示,以及附子理中湯,適合手腳冰冷,腸胃又虛寒體質,常常腹瀉、腸胃炎、吃到冰冷或是寒性食物就胃痛、拉肚子的人。而桂附地黃丸,則適合手腳冰冷,又有腰痠愈冷加重,腰膝無力,早上起來腰部僵硬,小便頻數,頭暈等症狀的人。
另外,還有玉屏風散,適合手腳冰冷、小朋友過敏性鼻炎、常感冒、抵抗力弱、疲倦的人。
台灣新生報
【記者鄭綿綿/台北報導】
偏虛、寒性體質者,冬天常備受手腳冰冷問題困擾。中醫師李明哲表示,許多門診病人都會抱怨睡覺的時候手腳冰冷難以入睡。以中醫來看,外在寒氣會導致體內溫度下降、局部循環不良。以內在來說,體質弱的老人;中醫所說的腎陽虛,也會出現四肢冰冷、睡不好等問題,在冬天症狀也會加重。
中醫師李明哲表示,中醫認為,「寒性凝滯,寒主收引」;所以寒氣會導致體內溫度下降、血管收縮、局部循環不良、手腳冰冷、抽筋等問題,這是外在因素。內在來說,體質弱的老人即中醫所講的「腎陽虛」,會出現怕冷、大便軟散、腰膝無力疼痛、四肢冰冷、頭暈、嗜睡等問題,在冬天時症狀也會加重,因為外在的寒氣會引發內在寒氣的共鳴,導致怕冷手腳冰冷的現象比其他正常人嚴重。
李醫師表示,其次還有由於女性為陰柔之體,也常因為壓力關係,多有「肝氣鬱結」的體質;也就是氣不通順,血也會不通順,最後導致身體可能很燥熱,但是手腳卻很冰冷的特殊現象。此外,也有很多女性因為口乾舌燥就喝很多冰水想要止渴,但是卻忽略喝冰水會讓毛細孔收縮,熱反而出不來。建議這時候應該喝溫水讓毛細孔打開,可以散熱讓身體覺得舒服。
另外,幼童因為臟腑嬌嫩、形體氣血還未充實,所以體溫容易波動。在冬天也容易出現手腳冰冷現象,再者,現在的小朋友從小就會喝飲料,吃冰,也易讓體質變成「虛寒」現象,更加重手腳冰冷的問題。
中醫可以調理氣血、改善末梢循環改善手腳冰冷的現象。中醫師李明哲表示,治療此症,中醫臨床上常應用的調理藥方包括有當歸四逆湯、四逆散、附子理中湯、桂附地黃丸、以及玉屏風散。
李明哲醫師表示,對於手腳冰冷的患者,中醫常會開的處方包括:當歸四逆湯,此方適合手腳冰冷伴隨月經不順的婦女,常見月經不調、月經延後、月經量少、痛經、脈沉細弱等症候者。還有四逆散,適合手腳冰冷又常有壓力緊張失眠的肝鬱體質者,可見腸胃脹氣悶痛,消化不良,脈見弦緊等表現。
李醫師表示,以及附子理中湯,適合手腳冰冷,腸胃又虛寒體質,常常腹瀉、腸胃炎、吃到冰冷或是寒性食物就胃痛、拉肚子的人。而桂附地黃丸,則適合手腳冰冷,又有腰痠愈冷加重,腰膝無力,早上起來腰部僵硬,小便頻數,頭暈等症狀的人。
另外,還有玉屏風散,適合手腳冰冷、小朋友過敏性鼻炎、常感冒、抵抗力弱、疲倦的人。
Re: 【冬日養生特輯】
艾灸關元穴 一天一次四肢暖
台灣新生報
【記者鄭綿綿/台北報導】
冬天手腳冰冷可配合穴道保健調養。中醫師李明哲表示,可將艾條放在灸筒上,放置於肚臍上或是肚臍下四指(三吋)的關元穴,一天一次,一次一根艾條。
李醫師表示,還可用吹風機順時鐘吹腳底板的湧泉穴,吹時應注意距離以免燙湯,一次約5分鐘,休息5分鐘時按壓湧泉穴刺激,睡前可做三個循環,可以舒眠並防止睡到一半小腿抽筋。
此外,可用老薑打成果汁,加入麵粉或是細辛粉末,調成藥丸狀約1公分,睡覺前貼在湧泉穴,持續1~2周可有效改善虛寒體質。
茶飲保健方李明哲建議可喝「薑母茶」,做法為將一條薑母拍碎,或是用果汁機絞碎,加入適量水煮約15分鐘,加入紅糖調味即可。適合天氣冷時,幼童、老年人飲用,改善手腳冰冷,也可以提升免疫力預防感冒。
台灣新生報
【記者鄭綿綿/台北報導】
冬天手腳冰冷可配合穴道保健調養。中醫師李明哲表示,可將艾條放在灸筒上,放置於肚臍上或是肚臍下四指(三吋)的關元穴,一天一次,一次一根艾條。
李醫師表示,還可用吹風機順時鐘吹腳底板的湧泉穴,吹時應注意距離以免燙湯,一次約5分鐘,休息5分鐘時按壓湧泉穴刺激,睡前可做三個循環,可以舒眠並防止睡到一半小腿抽筋。
此外,可用老薑打成果汁,加入麵粉或是細辛粉末,調成藥丸狀約1公分,睡覺前貼在湧泉穴,持續1~2周可有效改善虛寒體質。
茶飲保健方李明哲建議可喝「薑母茶」,做法為將一條薑母拍碎,或是用果汁機絞碎,加入適量水煮約15分鐘,加入紅糖調味即可。適合天氣冷時,幼童、老年人飲用,改善手腳冰冷,也可以提升免疫力預防感冒。
Re: 【冬日養生特輯】
中藥材泡腳 寒冬暖呼呼
聯合
呂依真/秀傳紀念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
春節期間餐餐大魚大肉,許多人易出現腹痛、腹脹等腸胃不適症狀,而拜年趕攤、外出旅遊,加上天氣冷颼颼,疲累在所難免,如果以消脂茶取代飲料,以中藥材泡腳,在家就可呵護腸胃道、享受全身暖呼呼的感覺,過個健康養生年。
傳統年節飲食多半油膩難消化,各式零嘴澱粉含量高,若不加節制容易造成腸胃道負擔,繼而便秘或脹氣引起腹痛。若能用消脂茶取代汽水或含糖飲料,不僅熱量低不易發胖,還可以協助腸胃道消化,代謝吃過量的食物及油脂。
中藥消脂茶是由山楂、玫瑰花各三錢,荷葉、菊花、決明子、蜜棗各一錢半組成。平常容易胃痛、泛胃酸等腸胃較弱的人,山楂用量可以酌減。藥材宜先沖洗兩三次、洗去表面雜質,壺中約兩公升水置入決明子、山楂及蜜棗先行煎煮,待煮沸後再加入剩餘花葉類藥材,繼續煮五分鐘即可關火。
消脂茶喝起來酸中帶甜,夾帶著玫瑰花及荷葉、菊花清香,濃度可隨個人喜好調整,最好是溫溫的喝比較不會有澀味。
冷颼颼的天氣,入夜後手腳冰冷總讓人縮著身子、肌肉緊繃,甚至頭痛、睡不好,這時建議可以透過睡前簡單泡腳來改善末梢循環,達到暖身效果。
泡腳準備藥材:狗脊、骨碎補各三錢,當歸、紅花、澤瀉、羌活、獨活、木瓜各二錢,生甘草一錢,置入壺中煮開後轉小火煎煮約十分鐘,熄火靜置至不燙手時倒入泡腳容器中,再加入適量的溫水攪拌均勻。
泡腳注意事項:
1. 水深的高度最好超過小腿肚,給予小腿靜脈適度的壓力、促進血液回流。
2. 注意水溫,泡腳水的溫度維持在攝氏30~40度之間為宜。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易因末梢神經病變造成感覺異常,對溫度感受不敏銳,因此泡腳水溫度應由其他家人確認無過燙後才能浸泡,或使用溫度計測量,確認水溫。
3. 泡腳時注意通風,適度保暖、並注意適度補充水份。泡腳時可以在膝蓋上蓋一條毯子或浴巾。泡腳同時頭頸部會微微出汗,宜適度補充水份,但睡前不宜過度飲水,故以飲一杯溫水約150c.c.較為合適。
4. 浸泡時間約15分鐘,若水溫稍微下降可再適度加入熱水。
5. 足部有傷口或正在紅腫時應避免浸足。若皮膚易過敏者,第一次使用中藥材泡腳前宜先短時間浸泡約五分鐘,觀察到隔天是否有紅腫搔癢等現象,若無嚴重過敏反應才可繼續使用。
聯合
呂依真/秀傳紀念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
春節期間餐餐大魚大肉,許多人易出現腹痛、腹脹等腸胃不適症狀,而拜年趕攤、外出旅遊,加上天氣冷颼颼,疲累在所難免,如果以消脂茶取代飲料,以中藥材泡腳,在家就可呵護腸胃道、享受全身暖呼呼的感覺,過個健康養生年。
傳統年節飲食多半油膩難消化,各式零嘴澱粉含量高,若不加節制容易造成腸胃道負擔,繼而便秘或脹氣引起腹痛。若能用消脂茶取代汽水或含糖飲料,不僅熱量低不易發胖,還可以協助腸胃道消化,代謝吃過量的食物及油脂。
中藥消脂茶是由山楂、玫瑰花各三錢,荷葉、菊花、決明子、蜜棗各一錢半組成。平常容易胃痛、泛胃酸等腸胃較弱的人,山楂用量可以酌減。藥材宜先沖洗兩三次、洗去表面雜質,壺中約兩公升水置入決明子、山楂及蜜棗先行煎煮,待煮沸後再加入剩餘花葉類藥材,繼續煮五分鐘即可關火。
消脂茶喝起來酸中帶甜,夾帶著玫瑰花及荷葉、菊花清香,濃度可隨個人喜好調整,最好是溫溫的喝比較不會有澀味。
冷颼颼的天氣,入夜後手腳冰冷總讓人縮著身子、肌肉緊繃,甚至頭痛、睡不好,這時建議可以透過睡前簡單泡腳來改善末梢循環,達到暖身效果。
泡腳準備藥材:狗脊、骨碎補各三錢,當歸、紅花、澤瀉、羌活、獨活、木瓜各二錢,生甘草一錢,置入壺中煮開後轉小火煎煮約十分鐘,熄火靜置至不燙手時倒入泡腳容器中,再加入適量的溫水攪拌均勻。
泡腳注意事項:
1. 水深的高度最好超過小腿肚,給予小腿靜脈適度的壓力、促進血液回流。
2. 注意水溫,泡腳水的溫度維持在攝氏30~40度之間為宜。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易因末梢神經病變造成感覺異常,對溫度感受不敏銳,因此泡腳水溫度應由其他家人確認無過燙後才能浸泡,或使用溫度計測量,確認水溫。
3. 泡腳時注意通風,適度保暖、並注意適度補充水份。泡腳時可以在膝蓋上蓋一條毯子或浴巾。泡腳同時頭頸部會微微出汗,宜適度補充水份,但睡前不宜過度飲水,故以飲一杯溫水約150c.c.較為合適。
4. 浸泡時間約15分鐘,若水溫稍微下降可再適度加入熱水。
5. 足部有傷口或正在紅腫時應避免浸足。若皮膚易過敏者,第一次使用中藥材泡腳前宜先短時間浸泡約五分鐘,觀察到隔天是否有紅腫搔癢等現象,若無嚴重過敏反應才可繼續使用。
Re: 【冬日養生特輯】
濕冷天咳不停 依症狀喝茶飲
2011年 02月11日 蘋果日報
報導╱許芷維、張佩玉 攝影╱翁玉信、李芃葳
冷鋒即將來襲,天氣會變得又濕又冷,許多人咳嗽症狀加重,中醫師廖婉絨說,咳嗽可分為寒咳、熱咳,寒咳多為著涼、受風寒引起,會有流鼻水、乾咳、透明或白色痰;熱咳則常伴隨發炎、感染症狀,會有喉嚨紅腫、發癢、疼痛,有黃綠色濃痰等。寒咳、熱咳成因不同,可依照不同症狀,選擇適合的中藥茶飲舒緩。
廖婉絨中醫師說,寒咳、熱咳治療法不同,除了從痰色及發炎情況分辨,寒咳在著涼或身體虛寒時發生,除了咳嗽,還常伴隨頻尿、腹瀉;熱咳常是發炎、上火引起,會有小便黃濁、便祕等症狀。廖婉絨中醫師說,無論是何種類型咳嗽,即使有在服西藥,也可在有症狀時,喝以下中藥茶飲緩解,茶飲做法為將材料裝入濾袋後,放入保溫杯再加入600c.c.熱水,燜泡10至15分鐘後即可飲用,材料可重複回沖2至3次,一天可喝2至3杯。
寒咳
風寒型咳嗽
痰量少而稀,顏色偏透明或白色,會伴隨鼻塞、流鼻水,頭痛、肌肉痠痛、畏寒等。
桂枝紫蘇茶
材料:桂枝2錢、紫蘇葉1錢、生薑3片、去籽紅棗5顆。
功效:袪風散寒止咳。桂枝可以發汗、溫經通絡;紫蘇葉袪風散寒,鎮咳利尿;生薑驅寒、發汗;紅棗調養氣血。
痰濕型咳嗽
感冒後支氣管發炎引起,咳嗽聲音重,痰多、白而黏膩,早上起床或進食後症狀加重。
杏仁陳皮茶
材料:杏仁2錢、桔梗1.5錢、陳皮1.5錢、薑半夏1錢。
功效:杏仁降氣定喘,止咳祛痰;桔梗鎮咳化痰;陳皮鎮咳化痰,健脾止嘔;薑半夏止咳化痰,和胃健脾。
肺虛型咳嗽
體弱或氣喘引起,天寒時會加重,咳聲無力,痰量少帶泡沫且有少量血絲,常覺胸悶。
黃耆補肺飲
材料:黃耆3錢、黨參1.5錢、紫菀1.5錢、五味子1錢。
功效:補肺益氣止咳。黃耆補肺益氣,止汗利尿;黨參補中益氣;紫菀溫肺補虛,鎮咳祛痰;五味子鎮咳定喘。
熱咳
風熱型咳嗽
咳嗽頻繁而劇烈,有痰但卻難咳出來,顏色黃、黏稠,伴隨喉嚨痛、發燒、頭痛、流黃鼻涕等。
桑葉杭菊茶
材料:桑葉、杭菊各1.5錢、前胡、生甘草各1錢。
功效:袪風清熱止咳。桑葉、杭菊可以袪風清熱,明目降火;前胡可散風解熱,止咳降氣;生甘草可清熱解毒。
痰熱型咳嗽
細菌感染引起,症狀類似風熱型咳嗽,但較嚴重,會口乾舌燥,有量多濃稠的黃痰,頻繁用力咳嗽造成喉嚨腫痛,甚至胸痛。
清熱化痰飲
材料:膨大海、浙貝各2錢、桑白皮、瓜蔞仁各1錢。
功效:清熱化痰。膨大海化痰開音;浙貝清肺除熱,鎮咳祛痰;桑白皮解熱消腫,止咳平喘;瓜蔞仁消炎鎮咳,生津止渴。
燥熱型咳嗽
作息失調、火氣大引起,會如嗆到般乾咳,痰量少不容易咳出,會覺得情緒煩躁、失眠,伴隨口鼻及喉嚨乾燥、便祕等。
清肺潤燥飲
材料:西洋參、麥冬、百合各2錢、枇杷葉1錢。
功效:西洋參益肺清虚火,止渴;麥冬潤肺止咳,生津瀉熱;百合潤肺止咳;枇杷葉清肺降氣止咳。
醫師說
有痰勿吃甜
無論咳嗽成因為何,都建議別吃甜食及冰品,因甜食會使痰量增加,冰品則易使氣管收縮,加劇咳嗽症狀。
2011年 02月11日 蘋果日報
報導╱許芷維、張佩玉 攝影╱翁玉信、李芃葳
冷鋒即將來襲,天氣會變得又濕又冷,許多人咳嗽症狀加重,中醫師廖婉絨說,咳嗽可分為寒咳、熱咳,寒咳多為著涼、受風寒引起,會有流鼻水、乾咳、透明或白色痰;熱咳則常伴隨發炎、感染症狀,會有喉嚨紅腫、發癢、疼痛,有黃綠色濃痰等。寒咳、熱咳成因不同,可依照不同症狀,選擇適合的中藥茶飲舒緩。
廖婉絨中醫師說,寒咳、熱咳治療法不同,除了從痰色及發炎情況分辨,寒咳在著涼或身體虛寒時發生,除了咳嗽,還常伴隨頻尿、腹瀉;熱咳常是發炎、上火引起,會有小便黃濁、便祕等症狀。廖婉絨中醫師說,無論是何種類型咳嗽,即使有在服西藥,也可在有症狀時,喝以下中藥茶飲緩解,茶飲做法為將材料裝入濾袋後,放入保溫杯再加入600c.c.熱水,燜泡10至15分鐘後即可飲用,材料可重複回沖2至3次,一天可喝2至3杯。
寒咳
風寒型咳嗽
痰量少而稀,顏色偏透明或白色,會伴隨鼻塞、流鼻水,頭痛、肌肉痠痛、畏寒等。
桂枝紫蘇茶
材料:桂枝2錢、紫蘇葉1錢、生薑3片、去籽紅棗5顆。
功效:袪風散寒止咳。桂枝可以發汗、溫經通絡;紫蘇葉袪風散寒,鎮咳利尿;生薑驅寒、發汗;紅棗調養氣血。
痰濕型咳嗽
感冒後支氣管發炎引起,咳嗽聲音重,痰多、白而黏膩,早上起床或進食後症狀加重。
杏仁陳皮茶
材料:杏仁2錢、桔梗1.5錢、陳皮1.5錢、薑半夏1錢。
功效:杏仁降氣定喘,止咳祛痰;桔梗鎮咳化痰;陳皮鎮咳化痰,健脾止嘔;薑半夏止咳化痰,和胃健脾。
肺虛型咳嗽
體弱或氣喘引起,天寒時會加重,咳聲無力,痰量少帶泡沫且有少量血絲,常覺胸悶。
黃耆補肺飲
材料:黃耆3錢、黨參1.5錢、紫菀1.5錢、五味子1錢。
功效:補肺益氣止咳。黃耆補肺益氣,止汗利尿;黨參補中益氣;紫菀溫肺補虛,鎮咳祛痰;五味子鎮咳定喘。
熱咳
風熱型咳嗽
咳嗽頻繁而劇烈,有痰但卻難咳出來,顏色黃、黏稠,伴隨喉嚨痛、發燒、頭痛、流黃鼻涕等。
桑葉杭菊茶
材料:桑葉、杭菊各1.5錢、前胡、生甘草各1錢。
功效:袪風清熱止咳。桑葉、杭菊可以袪風清熱,明目降火;前胡可散風解熱,止咳降氣;生甘草可清熱解毒。
痰熱型咳嗽
細菌感染引起,症狀類似風熱型咳嗽,但較嚴重,會口乾舌燥,有量多濃稠的黃痰,頻繁用力咳嗽造成喉嚨腫痛,甚至胸痛。
清熱化痰飲
材料:膨大海、浙貝各2錢、桑白皮、瓜蔞仁各1錢。
功效:清熱化痰。膨大海化痰開音;浙貝清肺除熱,鎮咳祛痰;桑白皮解熱消腫,止咳平喘;瓜蔞仁消炎鎮咳,生津止渴。
燥熱型咳嗽
作息失調、火氣大引起,會如嗆到般乾咳,痰量少不容易咳出,會覺得情緒煩躁、失眠,伴隨口鼻及喉嚨乾燥、便祕等。
清肺潤燥飲
材料:西洋參、麥冬、百合各2錢、枇杷葉1錢。
功效:西洋參益肺清虚火,止渴;麥冬潤肺止咳,生津瀉熱;百合潤肺止咳;枇杷葉清肺降氣止咳。
醫師說
有痰勿吃甜
無論咳嗽成因為何,都建議別吃甜食及冰品,因甜食會使痰量增加,冰品則易使氣管收縮,加劇咳嗽症狀。
Re: 【冬日養生特輯】
5招暖身操 防肌肉僵硬
2011年 02月12日 蘋果日報
報導╱張雅淳 攝影╱陳逸宏
天氣冷肌肉易僵硬,復健科醫師吳錦雯表示,近來發現許多30~40歲患者因肩頸痠痛而求診,人數較去年同期增加約2成,主因是經常久坐打電腦。吳錦雯醫師特別設計5招暖身操,建議在起床後、睡前、或上班時練習,可預防肌肉僵硬,若已落枕或肌肉痠痛,建議先就醫,舒緩疼痛感後再開始做暖身操。
吳錦雯醫師表示,肌肉僵硬容易痠痛,冬天求診患者一向較多,過去患者年齡大多為 60歲以上,現在降至30~40歲,而且痠痛的部位幾乎都是肩、頸、腰、腿等,原因是長時間上網,平時可做暖身操活動身體,如果使用電腦超過40分鐘,就要起身動一動,以免引發更嚴重的脊椎問題。
第1招 活動頸部 防落枕
冬天冷空氣若接觸頸部,易使肌肉僵硬、循環不好,因此常造成落枕,可練習以下動作,多活動頸部。
Step1
眼睛直視前方,頭部向左右兩邊微微擺動,盡量使耳朵靠近肩膀,左右各20次。 Step2
眼睛直視前方,右手指繞過頭部上方輕碰左耳,頭部向右擺動,靠近右肩膀,左右各20次。 Step3
右手輕托後腦勺後,下巴向右轉約45度停留10~15秒,左右各做20下。
第2招 肩膀劃圈 不僵硬
經常打電腦,易使肩膀僵硬,只要經常做以下動作活動肩膀旋轉肌就能改善。
Step1
高舉右手臂向下畫大圈,手臂回到頭部上停留10~15秒,左右各20次。若無法高舉手臂,手臂舉起與肩同高,向下來回擺動各20下。 Step2
肩膀向前畫圈,左右各做20次。
第3招 腰背放鬆 緩緊張
久坐、久站會壓迫脊椎,建議可平躺使腰背放鬆,再搭配抱膝等動作,強化腰背肌肉。
Step1
平躺在瑜伽墊上,讓腰背貼近地面放鬆,右膝彎曲後雙手抱膝停留5~10秒,左右腳各10次。 Step2
平躺在瑜伽墊上,上半身不動,右腳跨過左膝踩在瑜伽墊上停留10秒,左右各10次。
第4招 小腿打直 避抽筋
冬天很多人睡覺時小腿會抽筋,吳錦雯醫師建議可在睡前做以下動作,活動阿基里斯腱避免抽筋。
做法
右腳向前跨步,膝蓋彎曲勿超過腳尖,左腳向後打直停留10~15秒,左右各10次。
第5招 大腿伸展 可舒緩
以下動作可伸展大腿的股四頭肌,能增加下半身穩定度。
做法
左手扶牆,右腳向後勾,右手扶住右腳踝停留10~15秒,左右各10次。
醫師說 多
補充蔬果
(復健科醫師 吳錦雯)
許多人睡覺時會抽筋,除肌肉僵硬外,另個原因是體內電解質不平衡,建議平時飲食要均衡,多補充蔬果。
2011年 02月12日 蘋果日報
報導╱張雅淳 攝影╱陳逸宏
天氣冷肌肉易僵硬,復健科醫師吳錦雯表示,近來發現許多30~40歲患者因肩頸痠痛而求診,人數較去年同期增加約2成,主因是經常久坐打電腦。吳錦雯醫師特別設計5招暖身操,建議在起床後、睡前、或上班時練習,可預防肌肉僵硬,若已落枕或肌肉痠痛,建議先就醫,舒緩疼痛感後再開始做暖身操。
吳錦雯醫師表示,肌肉僵硬容易痠痛,冬天求診患者一向較多,過去患者年齡大多為 60歲以上,現在降至30~40歲,而且痠痛的部位幾乎都是肩、頸、腰、腿等,原因是長時間上網,平時可做暖身操活動身體,如果使用電腦超過40分鐘,就要起身動一動,以免引發更嚴重的脊椎問題。
第1招 活動頸部 防落枕
冬天冷空氣若接觸頸部,易使肌肉僵硬、循環不好,因此常造成落枕,可練習以下動作,多活動頸部。
Step1
眼睛直視前方,頭部向左右兩邊微微擺動,盡量使耳朵靠近肩膀,左右各20次。 Step2
眼睛直視前方,右手指繞過頭部上方輕碰左耳,頭部向右擺動,靠近右肩膀,左右各20次。 Step3
右手輕托後腦勺後,下巴向右轉約45度停留10~15秒,左右各做20下。
第2招 肩膀劃圈 不僵硬
經常打電腦,易使肩膀僵硬,只要經常做以下動作活動肩膀旋轉肌就能改善。
Step1
高舉右手臂向下畫大圈,手臂回到頭部上停留10~15秒,左右各20次。若無法高舉手臂,手臂舉起與肩同高,向下來回擺動各20下。 Step2
肩膀向前畫圈,左右各做20次。
第3招 腰背放鬆 緩緊張
久坐、久站會壓迫脊椎,建議可平躺使腰背放鬆,再搭配抱膝等動作,強化腰背肌肉。
Step1
平躺在瑜伽墊上,讓腰背貼近地面放鬆,右膝彎曲後雙手抱膝停留5~10秒,左右腳各10次。 Step2
平躺在瑜伽墊上,上半身不動,右腳跨過左膝踩在瑜伽墊上停留10秒,左右各10次。
第4招 小腿打直 避抽筋
冬天很多人睡覺時小腿會抽筋,吳錦雯醫師建議可在睡前做以下動作,活動阿基里斯腱避免抽筋。
做法
右腳向前跨步,膝蓋彎曲勿超過腳尖,左腳向後打直停留10~15秒,左右各10次。
第5招 大腿伸展 可舒緩
以下動作可伸展大腿的股四頭肌,能增加下半身穩定度。
做法
左手扶牆,右腳向後勾,右手扶住右腳踝停留10~15秒,左右各10次。
醫師說 多
補充蔬果
(復健科醫師 吳錦雯)
許多人睡覺時會抽筋,除肌肉僵硬外,另個原因是體內電解質不平衡,建議平時飲食要均衡,多補充蔬果。
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。
Re: 【冬日養生特輯】
冷鋒來 突著涼 喝茶飲 按穴道 驅寒
2011年 02月19日 蘋果日報
報導╱許芷維
接連幾波冷鋒來襲,田宜民中醫師說,氣溫忽然下降時,有許多人一時疏忽保暖或吹到冷風,容易手腳冰冷,或罹患風寒型感冒,頭痛流鼻水;體質較差的人,還容易出現慢性受寒的狀況,會有臉色變差、腰痠、頻尿、水腫等症狀,在寒冷的天氣,可以依不同的症狀,使用茶飲及按穴道預防寒氣入侵,如已經著涼,也可以趕快飲用茶飲、熱敷穴道來驅除寒氣。
田宜民中醫師說,以下驅寒茶飲作法皆為將材料加入600c.c.水煮沸後,轉小火煮5分鐘即可,每天可喝2~3杯。茶飲為驅寒氣,添加的都是較溫熱的藥材,如果並非受寒,而是感染病毒,出現喉嚨痛、黃痰、黃鼻涕等發炎症狀的「風熱」型感冒,或是有口乾舌燥、便祕等火氣大情況,就不建議喝這幾帖茶飲,以免使症狀加重。
手腳冰冷
症狀:氣血虛弱造成,會有手腳冰冷、臉色偏白、怕風、易疲勞等症狀。
桂枝木通茶
材料:當歸、白芍、木通各3錢,桂枝4錢、細辛1錢、去籽紅棗4粒。
功效:當歸活血補血;白芍滋陰補血;桂枝溫通經脈;細辛、木通可促進血液循環;紅棗可補氣養血。
熱敷關元穴
位置:肚臍下4橫指寬處。
功效:改善手腳冰冷症狀。
按法:將熱毛巾或暖暖包裹毛巾後,放在關元穴上5至10分鐘,早中晚各敷3次。或將暖暖包以毛巾包裹,貼在關元穴上禦寒,每貼半小時要取下休息半小時。
風邪感冒
症狀:寒氣入侵體內引起,會怕冷畏寒、流鼻水、頭痛、頸肩僵硬痠痛。
生薑黑糖茶
材料:生薑5錢、黑糖適量。
功效:生薑有發汗功效,可排除寒氣;黑糖可益氣、暖身。
注意:黑糖最後再加。喝完茶飲後會發汗,要趕快擦乾,也別吹到冷風,以免加重症狀;可以蓋棉被增加發汗,驅風寒的效果會更好。
按摩風池穴
位置:頸部後方、髮際線下緣,兩邊各有一個凹陷點。
功效:疏風解熱,可舒緩畏寒、頭痛症狀。
按法:將熱毛巾敷在脖子上5~10分鐘,等肌肉鬆軟,以食指輕壓穴道,持續按壓6秒鐘再放鬆,按摩3至5分鐘,每天早中晚各按3次。
身體虛弱
症狀:屬陽虛型體質,因活動量少、營養不良,身體虛弱易怕冷,會臉色黯淡、腰痠頻尿、下肢水腫、感到疲倦等。
肉桂薑母茶
材料:肉桂1克、乾薑1錢、桂枝3錢、甘草數片。
功效:肉桂溫補腎陽;乾薑驅寒暖胃;桂枝溫通經脈,可改善身體虛寒的症狀。
注意:陽虛型體質者易頻尿、夜尿,茶飲要在晚上6點前喝完。
按摩腎俞穴
位置:位於背部,在肚臍正後方,脊椎左右兩旁約2指寬處。
功效:可滋補腎陰,改善內分泌、增強體力。
按法:將熱毛巾敷在背部上5~10分鐘,等肌肉鬆軟後,再以食指輕壓穴道,每下按壓6秒鐘再放鬆,可按3至5分鐘,每天早中晚各按3次。
醫師說
頭部戴帽保暖
(中醫師 田宜民)
低溫時很多人會穿厚衣、戴圍巾保暖,卻忽略頭部,天冷時最好戴可包覆耳朵、後頸的毛帽,避免寒氣入侵。
2011年 02月19日 蘋果日報
報導╱許芷維
接連幾波冷鋒來襲,田宜民中醫師說,氣溫忽然下降時,有許多人一時疏忽保暖或吹到冷風,容易手腳冰冷,或罹患風寒型感冒,頭痛流鼻水;體質較差的人,還容易出現慢性受寒的狀況,會有臉色變差、腰痠、頻尿、水腫等症狀,在寒冷的天氣,可以依不同的症狀,使用茶飲及按穴道預防寒氣入侵,如已經著涼,也可以趕快飲用茶飲、熱敷穴道來驅除寒氣。
田宜民中醫師說,以下驅寒茶飲作法皆為將材料加入600c.c.水煮沸後,轉小火煮5分鐘即可,每天可喝2~3杯。茶飲為驅寒氣,添加的都是較溫熱的藥材,如果並非受寒,而是感染病毒,出現喉嚨痛、黃痰、黃鼻涕等發炎症狀的「風熱」型感冒,或是有口乾舌燥、便祕等火氣大情況,就不建議喝這幾帖茶飲,以免使症狀加重。
手腳冰冷
症狀:氣血虛弱造成,會有手腳冰冷、臉色偏白、怕風、易疲勞等症狀。
桂枝木通茶
材料:當歸、白芍、木通各3錢,桂枝4錢、細辛1錢、去籽紅棗4粒。
功效:當歸活血補血;白芍滋陰補血;桂枝溫通經脈;細辛、木通可促進血液循環;紅棗可補氣養血。
熱敷關元穴
位置:肚臍下4橫指寬處。
功效:改善手腳冰冷症狀。
按法:將熱毛巾或暖暖包裹毛巾後,放在關元穴上5至10分鐘,早中晚各敷3次。或將暖暖包以毛巾包裹,貼在關元穴上禦寒,每貼半小時要取下休息半小時。
風邪感冒
症狀:寒氣入侵體內引起,會怕冷畏寒、流鼻水、頭痛、頸肩僵硬痠痛。
生薑黑糖茶
材料:生薑5錢、黑糖適量。
功效:生薑有發汗功效,可排除寒氣;黑糖可益氣、暖身。
注意:黑糖最後再加。喝完茶飲後會發汗,要趕快擦乾,也別吹到冷風,以免加重症狀;可以蓋棉被增加發汗,驅風寒的效果會更好。
按摩風池穴
位置:頸部後方、髮際線下緣,兩邊各有一個凹陷點。
功效:疏風解熱,可舒緩畏寒、頭痛症狀。
按法:將熱毛巾敷在脖子上5~10分鐘,等肌肉鬆軟,以食指輕壓穴道,持續按壓6秒鐘再放鬆,按摩3至5分鐘,每天早中晚各按3次。
身體虛弱
症狀:屬陽虛型體質,因活動量少、營養不良,身體虛弱易怕冷,會臉色黯淡、腰痠頻尿、下肢水腫、感到疲倦等。
肉桂薑母茶
材料:肉桂1克、乾薑1錢、桂枝3錢、甘草數片。
功效:肉桂溫補腎陽;乾薑驅寒暖胃;桂枝溫通經脈,可改善身體虛寒的症狀。
注意:陽虛型體質者易頻尿、夜尿,茶飲要在晚上6點前喝完。
按摩腎俞穴
位置:位於背部,在肚臍正後方,脊椎左右兩旁約2指寬處。
功效:可滋補腎陰,改善內分泌、增強體力。
按法:將熱毛巾敷在背部上5~10分鐘,等肌肉鬆軟後,再以食指輕壓穴道,每下按壓6秒鐘再放鬆,可按3至5分鐘,每天早中晚各按3次。
醫師說
頭部戴帽保暖
(中醫師 田宜民)
低溫時很多人會穿厚衣、戴圍巾保暖,卻忽略頭部,天冷時最好戴可包覆耳朵、後頸的毛帽,避免寒氣入侵。
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。
Re: 【冬日養生特輯】
天涼 病毒活躍 當心腸胃炎
飲食清淡 蘋果香蕉緩腹瀉
蘋果日報
報導╱張佩玉、林明佳
天氣漸涼,肝膽腸胃科醫師林敬斌表示,溫度下降易讓輪狀、諾羅等病毒活躍、繁殖而好發病毒性腸胃炎,秋冬季患者普遍會增加約3成,除了腹瀉呈水便狀,也會有頭暈、脫水、腹痛等症狀,罹病期間飲食應以清淡、好吸收的稀飯、白吐司等為主,並補充水分及電解質,1天約3000c.c,平時則勤洗手、注意飲食衛生,減少病毒感染機會。
林敬斌醫師指出,病毒性腸胃炎引發的急性腹瀉約3~5天會自行痊癒,最長約1個月,不需刻意服用止瀉藥,以免影響腸胃蠕動使病菌無法排出,而腹瀉嚴重如1天超過7~8次且有發燒、皮膚起疹等症狀時要就醫。若腸胃持續異常,如每個月至少3天反覆腹瀉或便祕、腹部不適在排便後改善等情形達3個月以上,可能是腸躁症,當腹瀉1天超過10次且有體重減輕、皮膚潰瘍、關節疼痛等症狀,則可能為自體免疫失調導致的克隆氏症,有以上情況盡速就醫,由腸胃專科醫師進行內視鏡、腸胃道攝影等檢查。
這樣做
稀飯吐司好吸收
腹瀉期間飲食宜清淡,吃稀飯、白吐司、米漿等好消化、吸收的食物,以減少腸胃負擔,另可吃蘋果、香蕉,當中的丹寧酸對腸道具收斂作用,可減緩病毒性腸胃炎導致的水便情況。
補充電解質水分
取運動飲料、礦泉水各1500c.c.,加1茶匙鹽調勻飲用,補充流失的電解質及水分,此為1天份,因6歲以下小孩腸胃對運動飲料的果糖、蔗糖等吸收力不佳,於藥局購買電解質液、葡萄糖液較好吸收。
食物保鮮勤洗手
吃東西前、上廁所後要用肥皂洗淨雙手,食物烹煮後宜馬上食用並最好當天吃完,同時勿共用餐具或共吃1份食物,食物煮好後若沒有要馬上吃,煮好後應蓋上蓋子,防止病原菌污染。
益菌護腸道健康
益生菌能幫助腸胃吸收所需養分、抑制壞菌生成,有助維護腸道健康,並能調節人體免疫機能,可從優格、泡菜等食物中攝取,或在諮詢醫師、營養師後從保健品中補充。
提醒你
不宜服用止瀉藥
市售止瀉藥僅能治標,藉由抑制腸道蠕動來減緩腹瀉、腹痛等症狀,但無法殺死病毒,且腸道蠕動變慢也不利病菌排出,自行購買服用可能讓症狀惡化,急性腹瀉時不建議吃。
發燒胃寒速就醫
林敬斌醫師提醒,病毒性腸胃炎通常3~5天會自行痊癒,但當1天腹瀉次數超過7~8次、不吃東西也會拉肚子,或出現發燒、胃寒、皮膚起疹等全身性症狀時,則應盡速就醫。
症狀異常應檢查
因克隆氏症症狀與腸胃炎類似,若1天腹瀉10次以上且有關節疼痛、體重減輕或皮膚潰瘍等異狀,應進行電腦斷層、腸胃道攝影檢查,確診後由醫師依情況開立免疫抑制劑、抗發炎藥或注射日前通過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等來治療。
醫師說
腸躁病患勿輕忽
肝膽腸胃科醫師 林敬斌
腸躁症患者因習慣腸胃不好,易忽略大腸癌、克隆氏症等疾病引發的腸胃異狀,建議每6周檢視個人情況,發現有體重減輕、發燒、貧血等情況宜就醫檢查。
飲食清淡 蘋果香蕉緩腹瀉
蘋果日報
報導╱張佩玉、林明佳
天氣漸涼,肝膽腸胃科醫師林敬斌表示,溫度下降易讓輪狀、諾羅等病毒活躍、繁殖而好發病毒性腸胃炎,秋冬季患者普遍會增加約3成,除了腹瀉呈水便狀,也會有頭暈、脫水、腹痛等症狀,罹病期間飲食應以清淡、好吸收的稀飯、白吐司等為主,並補充水分及電解質,1天約3000c.c,平時則勤洗手、注意飲食衛生,減少病毒感染機會。
林敬斌醫師指出,病毒性腸胃炎引發的急性腹瀉約3~5天會自行痊癒,最長約1個月,不需刻意服用止瀉藥,以免影響腸胃蠕動使病菌無法排出,而腹瀉嚴重如1天超過7~8次且有發燒、皮膚起疹等症狀時要就醫。若腸胃持續異常,如每個月至少3天反覆腹瀉或便祕、腹部不適在排便後改善等情形達3個月以上,可能是腸躁症,當腹瀉1天超過10次且有體重減輕、皮膚潰瘍、關節疼痛等症狀,則可能為自體免疫失調導致的克隆氏症,有以上情況盡速就醫,由腸胃專科醫師進行內視鏡、腸胃道攝影等檢查。
這樣做
稀飯吐司好吸收
腹瀉期間飲食宜清淡,吃稀飯、白吐司、米漿等好消化、吸收的食物,以減少腸胃負擔,另可吃蘋果、香蕉,當中的丹寧酸對腸道具收斂作用,可減緩病毒性腸胃炎導致的水便情況。
補充電解質水分
取運動飲料、礦泉水各1500c.c.,加1茶匙鹽調勻飲用,補充流失的電解質及水分,此為1天份,因6歲以下小孩腸胃對運動飲料的果糖、蔗糖等吸收力不佳,於藥局購買電解質液、葡萄糖液較好吸收。
食物保鮮勤洗手
吃東西前、上廁所後要用肥皂洗淨雙手,食物烹煮後宜馬上食用並最好當天吃完,同時勿共用餐具或共吃1份食物,食物煮好後若沒有要馬上吃,煮好後應蓋上蓋子,防止病原菌污染。
益菌護腸道健康
益生菌能幫助腸胃吸收所需養分、抑制壞菌生成,有助維護腸道健康,並能調節人體免疫機能,可從優格、泡菜等食物中攝取,或在諮詢醫師、營養師後從保健品中補充。
提醒你
不宜服用止瀉藥
市售止瀉藥僅能治標,藉由抑制腸道蠕動來減緩腹瀉、腹痛等症狀,但無法殺死病毒,且腸道蠕動變慢也不利病菌排出,自行購買服用可能讓症狀惡化,急性腹瀉時不建議吃。
發燒胃寒速就醫
林敬斌醫師提醒,病毒性腸胃炎通常3~5天會自行痊癒,但當1天腹瀉次數超過7~8次、不吃東西也會拉肚子,或出現發燒、胃寒、皮膚起疹等全身性症狀時,則應盡速就醫。
症狀異常應檢查
因克隆氏症症狀與腸胃炎類似,若1天腹瀉10次以上且有關節疼痛、體重減輕或皮膚潰瘍等異狀,應進行電腦斷層、腸胃道攝影檢查,確診後由醫師依情況開立免疫抑制劑、抗發炎藥或注射日前通過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等來治療。
醫師說
腸躁病患勿輕忽
肝膽腸胃科醫師 林敬斌
腸躁症患者因習慣腸胃不好,易忽略大腸癌、克隆氏症等疾病引發的腸胃異狀,建議每6周檢視個人情況,發現有體重減輕、發燒、貧血等情況宜就醫檢查。
Re: 【冬日養生特輯】
溫差大 皮膚患者增3成
喝茶飲 按穴位 緩解不適
蘋果日報
報導╱張雅淳
季節交替,早晚溫差很大,皮膚易有蕁麻疹、濕疹、異位性皮膚炎、痘痘等症狀,莊雅惠中醫師表示,近來因皮膚問題求診的患者較夏天增加3成,可喝茶飲來緩解症狀,例如添加浮萍、防風、石膏、白茅根等中藥材,再以蜂蜜調味,可舒緩皮膚發癢的情形。另外,也可按壓曲池穴,同樣能達到止癢效果。
喝茶飲
以下茶飲易腹瀉者可再加茯苓3錢,將蜂蜜改為紅糖;若有便祕症狀可再加決明子3~5錢。
浮萍止癢茶
適用對象:皮膚發癢的蕁麻疹患者。
材料:浮萍、石膏各5錢,防風3錢、白茅根2錢及適量蜂蜜。
功效:浮萍抗過敏、止癢;防風解熱並抗過敏;石膏退熱;白茅根清熱涼血;蜂蜜能鎮靜安眠。
做法:將石膏加水3000c.c.浸泡30分鐘後煮約40分鐘,再加其餘材料煮約20分鐘,加入蜂蜜調味即可,2天內喝完。
甘草止癢茶
適用對象:適用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。
材料:生甘草、荊芥、菊花、白蘚皮各3錢,沙參5錢、適量蜂蜜。
功效:生甘草消炎抗菌;荊芥緩解癢感;菊花清熱明目;沙參清肺養肝;白蘚皮可清熱、燥、濕;蜂蜜能鎮靜安眠。
做法:荊芥除外,其餘藥材加水3000c.c.,大火煮滾轉小火煮約30分鐘,加荊芥,熄火燜約5分鐘加蜂蜜,2天內喝完。
滑石利濕茶
適用對象:適用於濕疹患者。
材料:滑石、地膚子各5錢,紫蘇、牡丹皮各3錢,及適量蜂蜜。
功效:滑石利濕清熱,涼血止癢;紫蘇散寒;地膚子殺菌止癢;牡丹皮鎮靜退熱、消除紅腫;蜂蜜能鎮靜安眠。
做法:將滑石加水3000c.c.浸泡30分鐘後,煮約40分鐘,放入地膚子及牡丹皮續煮20分鐘後加紫蘇,熄火燜約5分鐘,再加蜂蜜調味,2天內喝完。
銀花化痘茶
適用對象:適用於青春痘、膿皰患者。
材料:金銀花、葛根各3錢,桑葉、蘆竹根各2錢及適量蜂蜜。
功效:金銀花可清熱解毒;桑葉可疏散風熱、清肺潤燥;葛根解熱;蘆竹根清熱利水;蜂蜜能鎮靜安眠。
做法:桑葉除外,其餘藥材加水3000c.c.,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約30分鐘,加入桑葉,熄火燜約5分鐘加入蜂蜜調味,2天內喝完。
按穴位
以手指指腹按壓穴位,每按5秒鐘停1秒鐘,共按約1分鐘。
曲池穴
位置:將手肘微彎成直角,肘橫紋凹陷處。
功效:清熱散邪,涼血消腫,去風止癢,是治療熱病的主要穴位。 風市穴
位置:站立並雙手自然下垂,中指指頭與大腿接觸點。
功效:化濕止癢;用於治療皮膚紅疹,全身搔癢症狀。
醫師說
天氣轉冷 陽氣弱
莊雅惠 中醫師
天氣轉冷,人體陽氣逐漸變弱,在體內與肺臟相對應,所以要注意保暖、避免喝冷飲,才不會損傷元氣。
喝茶飲 按穴位 緩解不適
蘋果日報
報導╱張雅淳
季節交替,早晚溫差很大,皮膚易有蕁麻疹、濕疹、異位性皮膚炎、痘痘等症狀,莊雅惠中醫師表示,近來因皮膚問題求診的患者較夏天增加3成,可喝茶飲來緩解症狀,例如添加浮萍、防風、石膏、白茅根等中藥材,再以蜂蜜調味,可舒緩皮膚發癢的情形。另外,也可按壓曲池穴,同樣能達到止癢效果。
喝茶飲
以下茶飲易腹瀉者可再加茯苓3錢,將蜂蜜改為紅糖;若有便祕症狀可再加決明子3~5錢。
浮萍止癢茶
適用對象:皮膚發癢的蕁麻疹患者。
材料:浮萍、石膏各5錢,防風3錢、白茅根2錢及適量蜂蜜。
功效:浮萍抗過敏、止癢;防風解熱並抗過敏;石膏退熱;白茅根清熱涼血;蜂蜜能鎮靜安眠。
做法:將石膏加水3000c.c.浸泡30分鐘後煮約40分鐘,再加其餘材料煮約20分鐘,加入蜂蜜調味即可,2天內喝完。
甘草止癢茶
適用對象:適用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。
材料:生甘草、荊芥、菊花、白蘚皮各3錢,沙參5錢、適量蜂蜜。
功效:生甘草消炎抗菌;荊芥緩解癢感;菊花清熱明目;沙參清肺養肝;白蘚皮可清熱、燥、濕;蜂蜜能鎮靜安眠。
做法:荊芥除外,其餘藥材加水3000c.c.,大火煮滾轉小火煮約30分鐘,加荊芥,熄火燜約5分鐘加蜂蜜,2天內喝完。
滑石利濕茶
適用對象:適用於濕疹患者。
材料:滑石、地膚子各5錢,紫蘇、牡丹皮各3錢,及適量蜂蜜。
功效:滑石利濕清熱,涼血止癢;紫蘇散寒;地膚子殺菌止癢;牡丹皮鎮靜退熱、消除紅腫;蜂蜜能鎮靜安眠。
做法:將滑石加水3000c.c.浸泡30分鐘後,煮約40分鐘,放入地膚子及牡丹皮續煮20分鐘後加紫蘇,熄火燜約5分鐘,再加蜂蜜調味,2天內喝完。
銀花化痘茶
適用對象:適用於青春痘、膿皰患者。
材料:金銀花、葛根各3錢,桑葉、蘆竹根各2錢及適量蜂蜜。
功效:金銀花可清熱解毒;桑葉可疏散風熱、清肺潤燥;葛根解熱;蘆竹根清熱利水;蜂蜜能鎮靜安眠。
做法:桑葉除外,其餘藥材加水3000c.c.,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約30分鐘,加入桑葉,熄火燜約5分鐘加入蜂蜜調味,2天內喝完。
按穴位
以手指指腹按壓穴位,每按5秒鐘停1秒鐘,共按約1分鐘。
曲池穴
位置:將手肘微彎成直角,肘橫紋凹陷處。
功效:清熱散邪,涼血消腫,去風止癢,是治療熱病的主要穴位。 風市穴
位置:站立並雙手自然下垂,中指指頭與大腿接觸點。
功效:化濕止癢;用於治療皮膚紅疹,全身搔癢症狀。
醫師說
天氣轉冷 陽氣弱
莊雅惠 中醫師
天氣轉冷,人體陽氣逐漸變弱,在體內與肺臟相對應,所以要注意保暖、避免喝冷飲,才不會損傷元氣。
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。
Re: 【冬日養生特輯】
嘴唇乾裂又愛舔 當心發炎
蘋果日報
不少人在秋冬都有嘴唇乾裂問題,皮膚科醫師楊志雄表示,嘴唇因角質層薄、水分散失快,當溫濕度降低時,嘴唇的感受會較皮膚更明顯,若沒有做好唇部保濕、又愛舔嘴唇,除易有緊繃、乾澀感及乾裂、脫皮狀況,更可能引發口角炎或濕疹,於嘴角、唇周出現脫屑、潰爛等症狀或長出紅色小丘疹。
勤擦護唇膏保濕
嘴唇乾時勿用舌頭舔嘴唇,因口水蒸散後會讓唇部更乾,增加乾裂、發炎機會,應勤擦護脣膏,用含維生素E、神經醯胺、凡士林、乳油木果油、荷荷芭油的護唇品,幫助保濕、修護、鎖水,有化妝習慣者擦唇膏前,應先塗1層護唇膏,避免當中的化學成分被乾裂、角質層受損的脆弱唇部吸收,提高過敏機率;當嘴唇脫皮時,不要用手撕除死皮,應讓它自然代謝,以免連周邊健康的皮膚都被拉扯下來、造成傷口,導致細菌感染而發炎。
忌辛辣燙口食物
另外,楊志雄醫師提醒,嘴唇乾燥、潰瘍及有細小傷口時不要吃辛辣、太燙口的食物如麻辣鍋、鹹酥雞等,減少過度刺激唇部,加劇唇部皮膚及黏膜受損、發炎情況。而若唇部常處於乾燥、脫皮、反覆發炎狀態,易有色素沉澱使唇色變深,除了可擦作用溫和、含低濃度美白成分如熊果素、維生素C衍生物等的眼霜改善,也可施打脈衝光淡化色素沉澱,依暗沉程度進行3~6次療程,單次價格約1000~3000元不等。
蘋果日報
不少人在秋冬都有嘴唇乾裂問題,皮膚科醫師楊志雄表示,嘴唇因角質層薄、水分散失快,當溫濕度降低時,嘴唇的感受會較皮膚更明顯,若沒有做好唇部保濕、又愛舔嘴唇,除易有緊繃、乾澀感及乾裂、脫皮狀況,更可能引發口角炎或濕疹,於嘴角、唇周出現脫屑、潰爛等症狀或長出紅色小丘疹。
勤擦護唇膏保濕
嘴唇乾時勿用舌頭舔嘴唇,因口水蒸散後會讓唇部更乾,增加乾裂、發炎機會,應勤擦護脣膏,用含維生素E、神經醯胺、凡士林、乳油木果油、荷荷芭油的護唇品,幫助保濕、修護、鎖水,有化妝習慣者擦唇膏前,應先塗1層護唇膏,避免當中的化學成分被乾裂、角質層受損的脆弱唇部吸收,提高過敏機率;當嘴唇脫皮時,不要用手撕除死皮,應讓它自然代謝,以免連周邊健康的皮膚都被拉扯下來、造成傷口,導致細菌感染而發炎。
忌辛辣燙口食物
另外,楊志雄醫師提醒,嘴唇乾燥、潰瘍及有細小傷口時不要吃辛辣、太燙口的食物如麻辣鍋、鹹酥雞等,減少過度刺激唇部,加劇唇部皮膚及黏膜受損、發炎情況。而若唇部常處於乾燥、脫皮、反覆發炎狀態,易有色素沉澱使唇色變深,除了可擦作用溫和、含低濃度美白成分如熊果素、維生素C衍生物等的眼霜改善,也可施打脈衝光淡化色素沉澱,依暗沉程度進行3~6次療程,單次價格約1000~3000元不等。
Re: 【冬日養生特輯】
左旋精胺酸護心 秋冬腸保安康
中國時報【李盛雯╱台北報導】
秋冬季節早晚溫差大,更要注意日常保養。前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、保健營養學系教授謝明哲提醒,秋冬換季,心血管和腸胃道保健是國人最需注重的寒冬養護課題。
寒冬低溫將影響血管阻力並使血壓升高,增加心臟負荷,換季時刻容易罹患呼吸道系統毛病,謝明哲指出,日常生活中建議適時補充維生素、抗氧化營養素及左旋精胺酸,不僅對心血管保健有助益,更能提升新陳代謝達到整體健康的保健效果。
此外,由於秋冬氣溫遽變,容易影響腸胃道消化、免疫功能,在季節交替之際,建議攝取蘆薈等能維持身體健康的天然保健品,真正做好秋冬保養。
天氣轉涼,更要兼顧養身與養心,為心血管健康把關,謝明哲說明,近年國外已有許多研究指出左旋精胺酸對心血管保健的助益,在攝取左旋精胺酸時,若再搭配維生素與石榴、紅酒、葡萄皮及莓果等抗氧化營養素,可以促進新陳代謝、養顏美容,減少疲勞感、幫助增強體力,維持精神,達到生理機能調節效果。
謝明哲建議,秋冬是腸胃道保健的重點季節,國人除了每天應攝取2000cc水份,以利維持腸道正常運作外,也可適時適量補充蘆薈等天然保健食品。蘆薈含有豐富的營養成份,可提供身體欠缺的養份,並幫助身體排除多餘的物質,讓身體進行自我淨化,維持消化道機能,增進健康活力,是秋冬護胃不錯的保健品。
中國時報【李盛雯╱台北報導】
秋冬季節早晚溫差大,更要注意日常保養。前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、保健營養學系教授謝明哲提醒,秋冬換季,心血管和腸胃道保健是國人最需注重的寒冬養護課題。
寒冬低溫將影響血管阻力並使血壓升高,增加心臟負荷,換季時刻容易罹患呼吸道系統毛病,謝明哲指出,日常生活中建議適時補充維生素、抗氧化營養素及左旋精胺酸,不僅對心血管保健有助益,更能提升新陳代謝達到整體健康的保健效果。
此外,由於秋冬氣溫遽變,容易影響腸胃道消化、免疫功能,在季節交替之際,建議攝取蘆薈等能維持身體健康的天然保健品,真正做好秋冬保養。
天氣轉涼,更要兼顧養身與養心,為心血管健康把關,謝明哲說明,近年國外已有許多研究指出左旋精胺酸對心血管保健的助益,在攝取左旋精胺酸時,若再搭配維生素與石榴、紅酒、葡萄皮及莓果等抗氧化營養素,可以促進新陳代謝、養顏美容,減少疲勞感、幫助增強體力,維持精神,達到生理機能調節效果。
謝明哲建議,秋冬是腸胃道保健的重點季節,國人除了每天應攝取2000cc水份,以利維持腸道正常運作外,也可適時適量補充蘆薈等天然保健食品。蘆薈含有豐富的營養成份,可提供身體欠缺的養份,並幫助身體排除多餘的物質,讓身體進行自我淨化,維持消化道機能,增進健康活力,是秋冬護胃不錯的保健品。
Re: 【冬日養生特輯】
預防冬季乾癢 肌膚保濕不可少
中時電子報
作者: 江佩君╱台北報導
根據調查,高達9成以上民眾冬天時肌膚容易乾癢,手肘、膝蓋、小腿容易缺水,粗糙、發癢、脫屑症狀是肌膚乾燥時會出現的三大症狀。不想讓冬季肌膚黯淡無光,要適時為身體補充保濕能量,從頭到腳散發健康光澤。
喜療舒身體修護乳含洋蔥萃取精華及複合保濕因子,強化肌膚鎖水功能,質地輕潤滑順,有清潤配方、滋養配方兩種選擇。
薇姿舒活身體保濕系列含胡桃油及乳油木果油,補助皮脂膜與水分循環正常,專利成分水合尿囊素,有高鎖水能力,另加入溫泉水含高礦物質,可舒緩肌膚降低發炎。舒活身體保濕系列有分乳、霜,使用者可依乾燥程度做選擇。
帕瑪氏全效修護精華油含可可脂、維生素E、玫瑰果萃取等成分,不含礦物油,可用於臉部和身體肌膚。另外,冬天容易手腳發寒,德國小甘菊推出足部溫潤彈力按摩霜,使用酪梨油、甜杏仁油與有機天然德國洋甘菊萃取,讓皮膚產生溫熱感,讓雙腳暖呼呼。
戀愛魔鏡秋冬推出限量新品灰姑娘的魔法護手霜,添加保濕成分木莓、玫瑰萃取精華,吸收力強不黏膩,修復手部肌膚、潤澤滑嫩,還有天然甜蜜香氣。
中時電子報
作者: 江佩君╱台北報導
根據調查,高達9成以上民眾冬天時肌膚容易乾癢,手肘、膝蓋、小腿容易缺水,粗糙、發癢、脫屑症狀是肌膚乾燥時會出現的三大症狀。不想讓冬季肌膚黯淡無光,要適時為身體補充保濕能量,從頭到腳散發健康光澤。
喜療舒身體修護乳含洋蔥萃取精華及複合保濕因子,強化肌膚鎖水功能,質地輕潤滑順,有清潤配方、滋養配方兩種選擇。
薇姿舒活身體保濕系列含胡桃油及乳油木果油,補助皮脂膜與水分循環正常,專利成分水合尿囊素,有高鎖水能力,另加入溫泉水含高礦物質,可舒緩肌膚降低發炎。舒活身體保濕系列有分乳、霜,使用者可依乾燥程度做選擇。
帕瑪氏全效修護精華油含可可脂、維生素E、玫瑰果萃取等成分,不含礦物油,可用於臉部和身體肌膚。另外,冬天容易手腳發寒,德國小甘菊推出足部溫潤彈力按摩霜,使用酪梨油、甜杏仁油與有機天然德國洋甘菊萃取,讓皮膚產生溫熱感,讓雙腳暖呼呼。
戀愛魔鏡秋冬推出限量新品灰姑娘的魔法護手霜,添加保濕成分木莓、玫瑰萃取精華,吸收力強不黏膩,修復手部肌膚、潤澤滑嫩,還有天然甜蜜香氣。
Re: 【冬日養生特輯】
冬喝補腎茶 增免疫力
搭穴位按摩 提神消疲勞
蘋果日報
報導╱張佩玉、張雅淳
節氣已過立冬,中醫師張家蓓表示,在代謝差、陽氣弱的冬季,養生重點在補腎,於此時至冬至後1個月、也就是明年1月下旬前,可喝添加枸杞、黑芝麻、女貞子、杜仲等藥材的茶飲調補腎氣,有助提升免疫力、增補元氣,較不易有精神差、疲累、手腳冰冷、感冒等問題,並可按壓腎俞穴、氣海穴等穴位,達益腎滋陰、提振精神功效。
喝茶飲
高麗枸杞茶
材料:高麗參3片、枸杞10克。
材料:高麗參增補元氣、活血抗疲勞,枸杞益肝腎、補氣血。
做法及用法:藥材加500c.c.熱水,燜泡5分鐘後飲用,每天1杯,可天天喝。
芝麻松子飲
材料:黑芝麻粉、松子各10克。
功效:黑芝麻粉補腎滋陰、益精血,松子滋陰益氣、養血潤膚。
做法及用法:藥材加500c.c.熱水、拌勻後即可飲用,每天1杯,可天天喝。
女貞黃耆茶
材料:女貞子以及黃耆各5克。
功效:女貞子養陰益腎、補氣通經,黃耆補氣生陽、增免疫力。
做法及用法:藥材加500c.c水,以大火煮開後熄火飲用,每天1杯,可天天喝。
杜仲甘草飲
材料:杜仲5克以及甘草5片。
功效:杜仲補肝腎、益精氣、強筋骨,甘草益氣補中、健脾。
做法及用法:藥材加500c.c.水,大火煮開熄火燜5分鐘,每天1杯,可天天喝。
按穴位
以下各穴位按法皆為以指腹按壓,每次10~15下,想到就隨時按。
腎俞穴
位置:肚臍正後方背部、脊椎旁約2指寬處。
功效:補腎滋陰、增免疫力、調理過敏體質。 關元穴
位置:於肚臍正下方4指寬處。
功效:補氣益腎、調節內分泌、緩手腳冰冷。 湧泉穴
位置:第2、3趾間下方、腳掌心前端凹陷處。
功效:益精補腎、滋陰安神、消除疲勞。 氣海穴
位置:於肚臍正下方兩指寬處。
功效:溫陽益氣、補虛散寒、提振精神。
醫師說
慢性病患要注意
中醫師 張家蓓
痛風、高血壓、糖尿病等慢性病患及便祕、口乾舌燥的火氣大者,喝溫熱性的補腎茶飲前宜諮詢醫師,以免因上火而流鼻血、頭痛或血壓升高。
搭穴位按摩 提神消疲勞
蘋果日報
報導╱張佩玉、張雅淳
節氣已過立冬,中醫師張家蓓表示,在代謝差、陽氣弱的冬季,養生重點在補腎,於此時至冬至後1個月、也就是明年1月下旬前,可喝添加枸杞、黑芝麻、女貞子、杜仲等藥材的茶飲調補腎氣,有助提升免疫力、增補元氣,較不易有精神差、疲累、手腳冰冷、感冒等問題,並可按壓腎俞穴、氣海穴等穴位,達益腎滋陰、提振精神功效。
喝茶飲
高麗枸杞茶
材料:高麗參3片、枸杞10克。
材料:高麗參增補元氣、活血抗疲勞,枸杞益肝腎、補氣血。
做法及用法:藥材加500c.c.熱水,燜泡5分鐘後飲用,每天1杯,可天天喝。
芝麻松子飲
材料:黑芝麻粉、松子各10克。
功效:黑芝麻粉補腎滋陰、益精血,松子滋陰益氣、養血潤膚。
做法及用法:藥材加500c.c.熱水、拌勻後即可飲用,每天1杯,可天天喝。
女貞黃耆茶
材料:女貞子以及黃耆各5克。
功效:女貞子養陰益腎、補氣通經,黃耆補氣生陽、增免疫力。
做法及用法:藥材加500c.c水,以大火煮開後熄火飲用,每天1杯,可天天喝。
杜仲甘草飲
材料:杜仲5克以及甘草5片。
功效:杜仲補肝腎、益精氣、強筋骨,甘草益氣補中、健脾。
做法及用法:藥材加500c.c.水,大火煮開熄火燜5分鐘,每天1杯,可天天喝。
按穴位
以下各穴位按法皆為以指腹按壓,每次10~15下,想到就隨時按。
腎俞穴
位置:肚臍正後方背部、脊椎旁約2指寬處。
功效:補腎滋陰、增免疫力、調理過敏體質。 關元穴
位置:於肚臍正下方4指寬處。
功效:補氣益腎、調節內分泌、緩手腳冰冷。 湧泉穴
位置:第2、3趾間下方、腳掌心前端凹陷處。
功效:益精補腎、滋陰安神、消除疲勞。 氣海穴
位置:於肚臍正下方兩指寬處。
功效:溫陽益氣、補虛散寒、提振精神。
醫師說
慢性病患要注意
中醫師 張家蓓
痛風、高血壓、糖尿病等慢性病患及便祕、口乾舌燥的火氣大者,喝溫熱性的補腎茶飲前宜諮詢醫師,以免因上火而流鼻血、頭痛或血壓升高。
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。
Re: 【冬日養生特輯】
溫補4甜湯 健脾暖身
桂圓阿膠養血 按穴位益氣
蘋果日報
報導╱張佩玉
天氣轉冷、血液循環差,易有手腳冰冷、疲累及肌肉僵硬、痠痛等情形,中醫師張家蓓表示,將桂圓、阿膠、紫米、枸杞等藥材與冰糖、紅糖等搭配,做成甜湯或粥品,能溫通四肢、暖體養血,也可提供能量、補脾,使營養吸收正常、提升免疫力,而與熱性藥膳相較,溫補的甜湯也較不會有上火問題,適合初冬飲用,但每周最多吃3次,以免熱量攝取過多,平時也可按足三里、內關穴等穴位來益氣通絡、促循環。
吃甜湯
桂圓蓮子湯
材料:桂圓、蓮子各6克,冰糖5克。
功效:桂圓益脾、養血安神,蓮子補脾益腎,冰糖和胃潤肺。
做法及用法:材料加300c.c.水,大火煮開轉小火續煮5分鐘即可,當天吃完,此為1人份。
阿膠紅糖水
材料:阿膠6克、紅糖5克。
功效:阿膠補血、滋陰潤燥,紅糖健脾益胃、活血、散風寒。
做法及用法:材料加200c.c.水,大火煮開轉小火續煮5分鐘即可,當天喝完,此為1人份。
紫米桂圓粥
材料:紫米1量米杯量、桂圓10克、冰糖10克。
功效:紫米補血益腎,桂圓健脾胃、養心,冰糖潤肺補氣。
做法及用法:材料加1500c.c.水,以小火煮約1小時至略呈稠狀,每次吃1碗,此為6人份。
枸杞水梨湯
材料:枸杞10克、水梨1顆、冰糖10克。
功效:枸杞益肝腎、補血,水梨潤肺養陰,冰糖入脾和胃。
做法及用法:水梨去皮、切片後,連同枸杞加1500c.c.水,大火煮開轉小火煮5分鐘,當天吃完,此為1人份。
按穴道
各穴道按法皆為以指腹按壓,每次10~15下,想到就隨時按。
足三里穴
位置:膝蓋外側凹陷處往下約4指寬處。
功效:補氣養血、強壯脾胃、助消化,也可增加抵抗力。 內關穴
位置:手掌朝上、距手腕橫紋約3指寬中央處。
功效:活經通絡、增身體含氧量、安神寧心、強筋健骨。
醫師說
不宜空腹吃
中醫師 張家蓓
甜品易刺激胃酸分泌,建議吃飽後再吃,以免脹氣、胃痛,而有胃潰瘍等腸胃疾病、糖尿病等慢性病患,宜先諮詢中醫師、營養師確認可攝取量。
桂圓阿膠養血 按穴位益氣
蘋果日報
報導╱張佩玉
天氣轉冷、血液循環差,易有手腳冰冷、疲累及肌肉僵硬、痠痛等情形,中醫師張家蓓表示,將桂圓、阿膠、紫米、枸杞等藥材與冰糖、紅糖等搭配,做成甜湯或粥品,能溫通四肢、暖體養血,也可提供能量、補脾,使營養吸收正常、提升免疫力,而與熱性藥膳相較,溫補的甜湯也較不會有上火問題,適合初冬飲用,但每周最多吃3次,以免熱量攝取過多,平時也可按足三里、內關穴等穴位來益氣通絡、促循環。
吃甜湯
桂圓蓮子湯
材料:桂圓、蓮子各6克,冰糖5克。
功效:桂圓益脾、養血安神,蓮子補脾益腎,冰糖和胃潤肺。
做法及用法:材料加300c.c.水,大火煮開轉小火續煮5分鐘即可,當天吃完,此為1人份。
阿膠紅糖水
材料:阿膠6克、紅糖5克。
功效:阿膠補血、滋陰潤燥,紅糖健脾益胃、活血、散風寒。
做法及用法:材料加200c.c.水,大火煮開轉小火續煮5分鐘即可,當天喝完,此為1人份。
紫米桂圓粥
材料:紫米1量米杯量、桂圓10克、冰糖10克。
功效:紫米補血益腎,桂圓健脾胃、養心,冰糖潤肺補氣。
做法及用法:材料加1500c.c.水,以小火煮約1小時至略呈稠狀,每次吃1碗,此為6人份。
枸杞水梨湯
材料:枸杞10克、水梨1顆、冰糖10克。
功效:枸杞益肝腎、補血,水梨潤肺養陰,冰糖入脾和胃。
做法及用法:水梨去皮、切片後,連同枸杞加1500c.c.水,大火煮開轉小火煮5分鐘,當天吃完,此為1人份。
按穴道
各穴道按法皆為以指腹按壓,每次10~15下,想到就隨時按。
足三里穴
位置:膝蓋外側凹陷處往下約4指寬處。
功效:補氣養血、強壯脾胃、助消化,也可增加抵抗力。 內關穴
位置:手掌朝上、距手腕橫紋約3指寬中央處。
功效:活經通絡、增身體含氧量、安神寧心、強筋健骨。
醫師說
不宜空腹吃
中醫師 張家蓓
甜品易刺激胃酸分泌,建議吃飽後再吃,以免脹氣、胃痛,而有胃潰瘍等腸胃疾病、糖尿病等慢性病患,宜先諮詢中醫師、營養師確認可攝取量。
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。
Re: 【冬日養生特輯】
當歸木耳茶飲 活血 潤膚
搭穴位按摩 益氣生津止癢
蘋果日報
報導╱張佩玉、張雅淳
時序入冬,溫濕度持續下降,皮膚易有乾澀、搔癢不適,中醫師張家蓓表示,臉色蒼白的氣血虛體質、愛吃辛辣油炸食物導致體內熱氣多者,以及易口乾舌燥的肝火旺、津液少體質,此時乾癢情況更明顯,也易脫屑、起疹,宜依症狀飲用添加當歸、白木耳、敗醬草、柴胡等藥材茶飲調理,另按壓三陰交、照海穴等穴位,幫助潤膚、止癢。
喝茶飲
當歸甘草茶
適用對象:氣血虛者,皮膚乾癢及脫屑的明顯,臉色易蒼白、常頭暈。
材料:當歸3克、甘草3片。
功效:當歸補血活血、甘草益氣緩搔癢。
做法及用法:材料加500c.c.水,以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5分鐘,當天喝完,可天天飲用。
白果木耳飲
適用對象:津液虧少者,皮膚會乾癢、輕微脫屑,易口乾舌燥、大便乾。
材料:白果50克、白木耳10克。
功效:白果益氣養顏、白木耳滋陰生津。
做法及用法:木耳泡1晚取出,加白果及1000 c.c.水以小火煮30分鐘後加少許冰糖,當天吃完,可天天吃。
敗醬甘草茶
適用對象:體內熱氣多者,皮膚會乾癢、起疹,搔抓後分泌物多。
材料:敗醬草5克、甘草5片。
功效:敗醬草退熱、活血排膿、甘草解熱抗敏。
做法及用法:材料加500c.c.水,大火煮開後熄火飲用,當天喝完,可天天喝。
柴胡銀花飲
適用對象:肝火旺者,皮膚會乾癢、起疹,情緒煩躁時症狀更明顯。
材料:柴胡、金銀花各5克。
功效:柴胡疏肝清熱、金銀花退火消炎。
做法及用法:材料加500c.c.水,以大火煮開後服用,當天喝完畢,可天天喝。
按穴位
各穴道按法皆為以指腹按壓,每次10~15下,想到就隨時按。
太溪穴
位置:腳踝骨內側斜下約1公分凹陷處。
功效:清熱養陰、促循環、利水生津。 三陰交穴
位置:腳踝內側往上約4橫指寬處。
功效:滋陰養血、解熱生津、止癢。 照海穴
位置:腳踝骨內側正下方的凹陷處。
功效:補腎養陰、生津潤膚及寧神降火。
醫師說
吃膠質食物
中醫師 張家蓓
皮膚乾燥者應少吃油炸、辛辣食物,以免耗氣傷津,可吃木耳、山藥、海帶等含膠質食物增皮膚保水度,豆製品如豆漿、堅果類也可滋陰潤膚。
搭穴位按摩 益氣生津止癢
蘋果日報
報導╱張佩玉、張雅淳
時序入冬,溫濕度持續下降,皮膚易有乾澀、搔癢不適,中醫師張家蓓表示,臉色蒼白的氣血虛體質、愛吃辛辣油炸食物導致體內熱氣多者,以及易口乾舌燥的肝火旺、津液少體質,此時乾癢情況更明顯,也易脫屑、起疹,宜依症狀飲用添加當歸、白木耳、敗醬草、柴胡等藥材茶飲調理,另按壓三陰交、照海穴等穴位,幫助潤膚、止癢。
喝茶飲
當歸甘草茶
適用對象:氣血虛者,皮膚乾癢及脫屑的明顯,臉色易蒼白、常頭暈。
材料:當歸3克、甘草3片。
功效:當歸補血活血、甘草益氣緩搔癢。
做法及用法:材料加500c.c.水,以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5分鐘,當天喝完,可天天飲用。
白果木耳飲
適用對象:津液虧少者,皮膚會乾癢、輕微脫屑,易口乾舌燥、大便乾。
材料:白果50克、白木耳10克。
功效:白果益氣養顏、白木耳滋陰生津。
做法及用法:木耳泡1晚取出,加白果及1000 c.c.水以小火煮30分鐘後加少許冰糖,當天吃完,可天天吃。
敗醬甘草茶
適用對象:體內熱氣多者,皮膚會乾癢、起疹,搔抓後分泌物多。
材料:敗醬草5克、甘草5片。
功效:敗醬草退熱、活血排膿、甘草解熱抗敏。
做法及用法:材料加500c.c.水,大火煮開後熄火飲用,當天喝完,可天天喝。
柴胡銀花飲
適用對象:肝火旺者,皮膚會乾癢、起疹,情緒煩躁時症狀更明顯。
材料:柴胡、金銀花各5克。
功效:柴胡疏肝清熱、金銀花退火消炎。
做法及用法:材料加500c.c.水,以大火煮開後服用,當天喝完畢,可天天喝。
按穴位
各穴道按法皆為以指腹按壓,每次10~15下,想到就隨時按。
太溪穴
位置:腳踝骨內側斜下約1公分凹陷處。
功效:清熱養陰、促循環、利水生津。 三陰交穴
位置:腳踝內側往上約4橫指寬處。
功效:滋陰養血、解熱生津、止癢。 照海穴
位置:腳踝骨內側正下方的凹陷處。
功效:補腎養陰、生津潤膚及寧神降火。
醫師說
吃膠質食物
中醫師 張家蓓
皮膚乾燥者應少吃油炸、辛辣食物,以免耗氣傷津,可吃木耳、山藥、海帶等含膠質食物增皮膚保水度,豆製品如豆漿、堅果類也可滋陰潤膚。
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。
Re: 【冬日養生特輯】
促循環 沖澡揉耳暖身體
喝茶補氣活血 足浴驅寒
蘋果日報
報導╱張佩玉、林明佳
入冬後溫度漸低,中醫師鄒瑋倫表示,天冷除了易手腳冰冷,也可能因外界風寒入侵體內,引發感冒、氣喘、呼吸道過敏、腸胃炎及心血管疾病等問題,外出時宜以外套、圍巾保暖,起床後則用溫熱水沖澡促進循環,另可喝黑芝麻粉、紅糖、高麗參等藥材泡製的茶飲,幫助補氣活血、暖體。
鄒瑋倫中醫師指出,天氣冷會讓血液循環變差,五臟六腑的機能運作也會因感受到降溫而變慢,沒做好保暖會使人感覺睏倦、沒精神,也會讓抵抗力下降而易感冒、生病,平時可揉捏耳垂、指腹及用掌心貼於臉部,促進體內陽氣循環,較不易感覺冷,也有助提神、醒腦,並藉由加入肉桂、桂枝等材料的中藥足浴,達溫通經脈的暖身效果,泡腳後要擦乳液保濕,避免出現皮膚乾澀、搔癢等不適。
這樣做
頸部保暖防著涼
鄒瑋倫中醫師表示,天冷時除了穿外套、少穿低腰褲防肚子、身體受涼外,因寒氣易從頸部後方近髮際線凹陷處的風池穴入侵,要注意頸部保暖,穿高領衣或圍圍巾以免著涼。
晨起沖澡促循環
起床後以比體溫稍高的溫熱水沖澡10分鐘,先從脊椎與肩膀連線交界處的大椎穴及近兩肩中央處的肩井穴沖起,沖5~10秒後再沖其他處,可帶動體內陽氣循環,來回沖3次。
泡中藥足浴驅寒
將可補虛、暖體的仙鶴草、肉桂各20克及桂枝10克、老薑10片置於滷包袋,加500c.c.水煮開轉小火15分鐘熬煮成藥汁,倒入泡腳桶加冷水調整溫度,水深為腳放入後至小腿肚高度,每天10~15分鐘,有傷口時勿泡。
揉捏法
搓揉耳垂助生熱
中醫觀點認為耳垂與腎相關,以拇指及食指指腹略用力揉捏耳垂,可活絡腎氣、生熱暖體,也能刺激頭部血液循環,每次10~15下,想到可隨時做。 按摩指腹通經絡
指腹是人體經絡的出入口,以1手拇指指腹揉搓另1手的5指指腹各3~5下後換邊,能溫經通絡、加速體內熱能循環,左右手反覆至手、身體變暖為止。 掌心貼臉通陽氣
將雙手掌心搓5、6下發熱後,以掌心包覆臉頰並輕柔上下揉動約1分鐘,再輪流將左右掌貼額頭停5~10秒,可活絡手、臉部血液循環並帶動陽氣運行。
喝茶飲
芝麻花生茶活血
取黑芝麻粉、花生粉、紅糖各10克,加500c.c.熱水拌勻後即可飲用,除了能暖體活血,也能滋補肝腎、增體力及潤膚養顏,改善皮膚乾燥及精神不濟的問題,每天可喝1杯。
人參冬瓜飲補氣
將高麗參5片、冬瓜糖10條,加1000c.c.水以大火煮開、熄火燜約30分鐘後飲用,有助補氣活血、滋陰及健脾胃,因高麗參具提神作用,建議於下午3點前喝完,以免影響睡眠。
醫師說
生菜冷飲應少吃
中醫師 鄒瑋倫
冬天可多喝溫熱的茶、開水或薑茶等,維持身體暖度,並少吃生菜沙拉、冷飲、冰品等生冷食物,以免影響血液循環,使身體發冷情況變嚴重。
喝茶補氣活血 足浴驅寒
蘋果日報
報導╱張佩玉、林明佳
入冬後溫度漸低,中醫師鄒瑋倫表示,天冷除了易手腳冰冷,也可能因外界風寒入侵體內,引發感冒、氣喘、呼吸道過敏、腸胃炎及心血管疾病等問題,外出時宜以外套、圍巾保暖,起床後則用溫熱水沖澡促進循環,另可喝黑芝麻粉、紅糖、高麗參等藥材泡製的茶飲,幫助補氣活血、暖體。
鄒瑋倫中醫師指出,天氣冷會讓血液循環變差,五臟六腑的機能運作也會因感受到降溫而變慢,沒做好保暖會使人感覺睏倦、沒精神,也會讓抵抗力下降而易感冒、生病,平時可揉捏耳垂、指腹及用掌心貼於臉部,促進體內陽氣循環,較不易感覺冷,也有助提神、醒腦,並藉由加入肉桂、桂枝等材料的中藥足浴,達溫通經脈的暖身效果,泡腳後要擦乳液保濕,避免出現皮膚乾澀、搔癢等不適。
這樣做
頸部保暖防著涼
鄒瑋倫中醫師表示,天冷時除了穿外套、少穿低腰褲防肚子、身體受涼外,因寒氣易從頸部後方近髮際線凹陷處的風池穴入侵,要注意頸部保暖,穿高領衣或圍圍巾以免著涼。
晨起沖澡促循環
起床後以比體溫稍高的溫熱水沖澡10分鐘,先從脊椎與肩膀連線交界處的大椎穴及近兩肩中央處的肩井穴沖起,沖5~10秒後再沖其他處,可帶動體內陽氣循環,來回沖3次。
泡中藥足浴驅寒
將可補虛、暖體的仙鶴草、肉桂各20克及桂枝10克、老薑10片置於滷包袋,加500c.c.水煮開轉小火15分鐘熬煮成藥汁,倒入泡腳桶加冷水調整溫度,水深為腳放入後至小腿肚高度,每天10~15分鐘,有傷口時勿泡。
揉捏法
搓揉耳垂助生熱
中醫觀點認為耳垂與腎相關,以拇指及食指指腹略用力揉捏耳垂,可活絡腎氣、生熱暖體,也能刺激頭部血液循環,每次10~15下,想到可隨時做。 按摩指腹通經絡
指腹是人體經絡的出入口,以1手拇指指腹揉搓另1手的5指指腹各3~5下後換邊,能溫經通絡、加速體內熱能循環,左右手反覆至手、身體變暖為止。 掌心貼臉通陽氣
將雙手掌心搓5、6下發熱後,以掌心包覆臉頰並輕柔上下揉動約1分鐘,再輪流將左右掌貼額頭停5~10秒,可活絡手、臉部血液循環並帶動陽氣運行。
喝茶飲
芝麻花生茶活血
取黑芝麻粉、花生粉、紅糖各10克,加500c.c.熱水拌勻後即可飲用,除了能暖體活血,也能滋補肝腎、增體力及潤膚養顏,改善皮膚乾燥及精神不濟的問題,每天可喝1杯。
人參冬瓜飲補氣
將高麗參5片、冬瓜糖10條,加1000c.c.水以大火煮開、熄火燜約30分鐘後飲用,有助補氣活血、滋陰及健脾胃,因高麗參具提神作用,建議於下午3點前喝完,以免影響睡眠。
醫師說
生菜冷飲應少吃
中醫師 鄒瑋倫
冬天可多喝溫熱的茶、開水或薑茶等,維持身體暖度,並少吃生菜沙拉、冷飲、冰品等生冷食物,以免影響血液循環,使身體發冷情況變嚴重。
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。